内蒙古中医药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国际刊号:1006-0979
国内刊号:15-1101/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4861 人次
 
    本刊论文
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的分析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随之提高,且对医疗安全保障方面的内容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孕产妇[1] 。为提高孕产妇医疗的安全性,减少安全隐患,下面笔者就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和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实施详细地研究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构建妇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以后的孕产妇当作观察组,将2011年9月-2012年7月期间未构建妇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前的孕产妇当作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孕产妇为60例,对照组孕产妇为60例。全部孕产妇都是随机入住,两组孕产妇的孕产次、年龄以及疾病情况等方面所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2]。
1.2方法
构建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该制度所含内容主要如下:1)脐带异常,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出现脐带绕颈、脐带先露、脐带真结、脐带脱垂以及脐带扭转等,同时其维持的时间超过三周;2)妇科异常,在超声过程中其表现为黄体破裂、卵巢 肿瘤蒂破裂或者扭转等;3)脐带血管检测异常,即病患脐动脉频谱发生舒张期血流逆向血流或者消失,同时脐静脉频谱发生波动;4)异位妊娠,在超声检查中其表现为输卵管妊娠、间质部妊娠、剖腹切口妊娠、宫角妊娠、宫颈妊娠和残角子宫妊娠等;5)胎盘异常,即胎盘早剥、帆状胎盘且伴有一定的前置血管或者完全性前置胎盘等;6)胎心异常, 即胎心缓慢、胎儿心跳停止、胎心节律不齐、或者胎心过速等。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与围生儿危重症发生情况与产妇、幼儿预后相关情况,基于此进一步研究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和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3]。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17.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孕产妇与围生儿情况对比如表1所示,通过表1数据的分析可知,观察组医疗干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产妇与婴儿不良结束也明显优于对照度,孕产妇与围生儿急救发生病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表1   两组孕产妇与围生儿情况对比
组别 不良结局发生率[n(%)] 产妇急救发生率[n(%)] 婴儿急救发生率 [n(%)] 干预时间 [(),min] 
观察组(n=60) 对照组(n=60) 3(5.0) 11(18.3) 4(6.7) 12(20.0) 2(3.3) 9(15.0) 15.4±3.6 24.5±3.76 
3.讨论
经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构建,可使医院内形成一种快速联动反应机制,基于此,不仅可使患者生命得到及时的抢救,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可提升医院整个业务水平,强化医务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疾病检查结果反映病患病情严重以及严重干扰病患生理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为有效避免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危急值报告也被广泛应用医院各科室,如妇产科,把妇产科超声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满足危急值检查结果纳入至危急值报告项目,不仅可持续地质量实施改进,使医疗安全得到保障。除此之外,超声危急值报告还具有一定风险预见性,在医疗纠纷的减少、分娩方式选择以及医疗安全的保障上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在超声危急值报告的构建上可根据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相关流程,可由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一同来商议明确项目范围以及具体内容,同时随着超声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也应不断地向前发展,通过合理且科学地分析、更新以及总结,使该项制度更为完善,确保该项工作向制度化以及规范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丽莉,陈新光.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3,(22):122-122.
[2] 邬玲玲,沈亚儿.超声科危急值报告流程在临床护理中的实施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7):615-616.
[3] 左云霞,刘进,朱涛等.床旁超声在麻醉和危急重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1,03(10):46-50.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内蒙古中医药》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内蒙古中医药》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